
【中国之治@文化解码】图解 | 传统文化中的治理内涵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始终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治国理政指引了方向。

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居民收入预期,增强居民消费信心,扩大最终消费。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要构建完整内需体系,依托强大国内市场,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儒家其实是一种典范完备的社会发展理论,儒家的核心概念是小康、大同、天下为公、治国平天下,无论是格物致知,还是修身齐家,最后落脚点都是治国平天下。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振奋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历经艰难险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战的结果。(执笔人:叶本乾,系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起草“十三五”规划建议时,创造性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关键是要做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一体把握、协同推进。

已加载全部内容
已经没有更多文章了